第十八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在武汉成功召开
10月24-27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传感器分会、中国电子学会传感与微系统技术分会联合主办,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江城实验室、武汉光谷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城集成电路超级孵化器、光谷集成电路创新平台联盟、光谷传感器产业创新联盟承办的第十八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暨第十六届气湿敏传感技术学会交流会在武汉光谷科技会展中心召开。大会以“创新·融合·协同·超越”为主题,聚焦敏感元件与传感器领域前沿技术,汇聚来自全国行业内1000多名专家学者共话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为推动我国相关领域发展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开幕式由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刘欢教授主持。

武汉东湖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潘青煜致欢迎辞。他提到,在当前人工智能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传感器作为人工智能硬件设施的“神经元”,成为了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石,而光谷聚集着大量科技力量,是我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是推动传感器等关键技术创新的核心领域。

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潘青煜致辞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高亮指出,第十八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暨第十六届气湿敏传感技术学会交流会的联动,从学术传承层面开启了“大传感”宏观视野与细分领域深度探索的对话新篇。此次大会聚集了政产学研多方力量,也将成为进一步深化行业界、学术界合作,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传感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高地的有利契机。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高亮致辞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彤,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传感器分会主任委员陈青松,中国电子学会传感与微系统技术分会主任委员卢革宇分别为大会致辞。几位专家深入剖析传感技术前沿动态,解读当前传感技术发展趋势与机遇,为促进学术交流与技术融合,推动传感技术发展和传感器产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彤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传感器分会主任委员陈青松

中国电子学会传感与微系统技术分会主任委员卢革宇
开幕式后,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郭源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樊尚春教授、浙江大学王平教授、东南大学黄庆安教授、吉林大学卢革宇教授、汉威科技集团董事长任红军、江城实验室主任杨道虹等分别从学术和产业多角度带来传感器技术发展报告。

大会特邀报告
会议设置了“传感器基础理论与技术”、“敏感材料与传感器工艺技术”、“传感器测试与校准技术”、“传感器网络与数据融合技术”、“新型传感器与智能传感技术”和“航天航空用先进测量技术”六个分会场、一个墙报展示厅,为参会代表提供了充足的现场交流空间。

与会人员在会议现场广泛交流
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承办交接仪式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传感器分会副总干事王兆刚主持。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传感器分会主任委员陈青松、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副院长张光祖、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副院长牟笑静作为单位代表,依次完成会旗交接。会议明确将由重庆大学承办第十九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STC2027),并向全体参会成员发出共赴下一届会议的推介邀请。

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承办交接仪式

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牟笑静副院长做下一届会议推介邀请报告
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是由我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技术领域内全国性的学术组织、国家重点研究单位联合主办的大型专业会议,是我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领域内规模最大、参与范围最广、水平最高的全国性学术会议。本届大会圆满落幕,集中展示了我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领域前沿技术成果,促进了产业链的高效协同,随着“传感器+AI”深度融合,必将为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生物医疗、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注入动能,引领社会迈向更加智能、互联的未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传感器分会也将继续在总会的领导下,在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团结和组织敏感元件、传感器及仪器仪表领域的广大科技工作者,为繁荣我国传感器事业,振兴我国传感器产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