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矢志航天报国,书写惯性仪器新篇章——记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新型惯性仪器创新团队,由王巍院士于2000年创建并领导。多年来,团队始终秉承“面向国际前沿、矢志航天报国、坚持创新驱动、服务国防事业”的发展理念,面向载人航天、北斗导航、深空探测等国家重大任务需求,以高精度运载器、宇航领域背景型号和国防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为导向,长期致力于新型惯性仪器及组合导航仪器装置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取得一系列重大创新和突破,应用于多项国家重大工程。
团队截止目前有专职人员60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硕士及以上学历55人,其中博士45人、研究员35人,95%的成员年龄在45岁以下。
团队重点针对宇航领域及防务装备等应用领域对新型惯性仪器及组合导航仪器装置的迫切需求,创造性提出低偏和保偏混合光路的光纤陀螺技术体制,突破了制约陀螺仪、加速度计等惯性仪器精度和环境适应性的多项关键技术,形成了以《高精度光纤陀螺仪技术》、《GNC微系统技术》等专著为代表的原创性技术成果,形成了服务于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与国防重点装备的高精度惯性仪器系列产品。
图1 创新团队的原创性科技著作
团队研制出国际上精度最高的大型高精度光纤干涉仪,并首次应用于授时测量领域。研制出国内完全自主可控的高性能MEMS惯性仪器,并在国内首次实现MEMS惯性仪器在月球车中的应用。团队创新性提出了多源自主导航“可检测性、可重构性、可信性、完备性”理论体系,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研究中心项目,形成国内多源智能自主导航学术研究高地。相关研究成果获得以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为代表的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0余项。
图2 创新团队研制的高精度光纤陀螺型谱产品
图3 创新团队研制的国际上已报道精度最高的大型光纤陀螺仪/干涉仪
图4 创新团队研制的高性能MEMS惯性仪器
图5 创新团队研制的惯性导航微系统样机(W6X-I-DH)及“劲旅1号”SiP芯片
团队依托支持单位建成惯性测量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惯性技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先进光电子技术国际合作示范基地、国防科技超精密机械加工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
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培养出以院士为代表的国家级领军人才,以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和国防重点装备用新型惯性仪器主任设计师为代表的一批杰出技术专家。
团队依托支持单位主办的国际期刊,Science 合作期刊《Advanced Devices & Instrumentation》(中文名《先进仪器与器件》),由王巍院士担任主编,英国剑桥大学初大平教授担任共同主编,该期刊聚焦于仪器仪表领域工程科技类交叉学科,目前期刊已被国际知名数据库ESCI、EI、Scopus、DOAJ等收录,并入选由中国科协牵头制定的《仪器仪表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积极参加俄罗斯圣彼得堡国际组合导航系统会议、国际标准化会议,参加并主办中俄“导航与运动控制”国际青年论坛,编制并发布2项国际标准,近20项包括美国专利、欧洲专利、日本专利在内的国际专利获得授权。
图6 2024年精密光机电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先进仪器与器件》国际期刊编委会
图7 中俄“导航与运动控制”国际青年论坛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新型惯性仪器创新团队获2024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