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科学仪器创新发展论坛在长沙成功举办
2025年8月13日,由中国 21 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指导、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学术工作委员会承办的2025科学仪器创新发展论坛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多功能厅隆重召开。本次论坛作为“2025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学术年会” 的同期论坛,吸引了来自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各界的专家学者与行业精英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科学仪器领域的创新发展之路。
论坛现场
“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点专项(以下简称“专项”)科学仪器板块围绕国家基础研究与科技创新重大战略需求,以关键核心部件国产化为突破口,重点支持高端科学仪器工程化研制与应用开发,解决关键核心科学仪器“卡脖子”问题,研制可靠、耐用、好用且用户愿意使用的高端科学仪器,从而切实提升我国科学仪器的自主创新能力与装备水平,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发展,有力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为推动专项项目的交流、成果转化以及产业协同,中国 21 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特别组织了此次论坛。论坛精心选取了专项中进展显著、应用成效突出的部分项目进行集中展示与深入交流,旨在大力推进成果的落地转化。
论坛由中国 21 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刘文清研究员发表致辞。他高度肯定了我国在科学仪器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深入分析了当前科学仪器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刘文清院士指出,科学仪器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支撑,自主创新是提升我国科学仪器水平的关键,呼吁产学研用各方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我国科学仪器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刘文清研究员发表致辞
紧接着,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韩立研究员作为专项总体专家组代表发言。他介绍说经过连续三个五年计划的持续支持,我国已形成相对完善的科研仪器技术和产品体系,探索出了科学仪器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的方式和方法,增强了科学仪器企业的创新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极大缩小了和欧美国家的技术差距。目前重大科研仪器技术水平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其中严重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虽然初步得到缓解,但风险依然存在。韩立研究员表示,当前科学仪器领域的工作者仍需在关键技术突破、创新产品研发以及工程化研制与应用等关键环节持续发力、深化攻关,从而能够真正让我国的科研仪器助力科技发展。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韩立研究员发言
在论坛现场,交流汇报的项目展示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杂微结构三维光学显微测量仪》项目组、西安交通大学《紫外光电子谱分析仪研制与应用》项目组、复旦大学《高灵敏度臭氧层消耗物质连续检测分析仪》项目组、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功率动力电池智能精密测试仪器研制与产业化应用》项目组、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院《真空深紫外全固态激光光源》项目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多自由度非接触三维光学扫描仪》项目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金刚石自旋量子精密测量科学仪器的研制及应用》项目组、湖南大学《全国产三维原子探针精密测量仪研发与应用》项目组、北京工业大学《阵列超声导波检测仪》项目组、西北核技术研究院《高分辨辉光放电质谱仪研制与应用》项目组、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活细胞超分辨高速全景成像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组、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高性能半导体伽马射线成像探测器设计与开发》项目组、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高性能流式细胞分选仪》项目组、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研制及工程化开发》项目组、宁波永新光学《超高分辨活细胞成像显微镜研究及应用》项目组、上海精测半导体《聚焦离子束/电子束双束显微镜》项目组、青岛星赛生物《高通量拉曼流式细胞分选仪》项目组、中电科思仪《超宽带高性能噪声系数分析仪》和《高性能太赫兹芯片测试仪》项目组等近二十位报告专家们分享了在专项支持下完成的研究成果。他们强调,科学仪器不仅要具备先进的技术指标,更要注重可靠性与易用性,以满足不同科研场景的需求。同时,报告专家还介绍了在科学仪器研发、生产与市场推广方面的经验与挑战,并表示将加强与各方合作,共同推动科学仪器产业的发展。
论坛最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韩玉刚研究员进行了指引与测试大纲编写培训。他结合科学仪器研发与应用的实际需求,对相关项目的推进方向提供了清晰指引,同时详细讲解了测试大纲编写的要点、规范与注意事项,为后续专项项目的测试评估工作提供了专业指导,助力科学仪器创新成果更加规范、高效地落地应用。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韩玉刚研究员进行了指引与测试大纲编写培训
此次科学仪器创新发展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我国科学仪器领域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项目展示、经验分享与交流讨论,进一步加强了产学研用各方的联系与合作,有力推动了科学仪器技术的创新与成果转化,为提升我国科学仪器的自主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科学仪器行业将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