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普及 / 科普动态

《2024年过程分析技术交叉学科发展研究》项目研讨会在科技会堂顺利召开

2025-03-25 科普动态

2025年3月23日,《2024年过程分析技术交叉学科发展研究》项目研讨会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此次会议旨在推进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以下简称“学会”)承担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24年度学科发展研究项目——2024年过程分析技术交叉学科发展研究课题,更好地落实完成《2024年过程分析技术交叉学科发展的高端智库报告》及数字化学科发展报告,为本学科及相关行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启迪。

image001.jpg

会议现场

本项目负责人、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秘书长褚小立主持会议,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普培训部主任李淑慧为本次研讨会致辞。致辞中,李淑慧主任提到科普工作是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科普是为了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而开展,并介绍了学会近年来组织开展中国科协学科发展项目的情况及相关进展和成果,希望再次汇聚专家们的智慧和力量,落实编著《2024过程分析技术交叉学科发展的高端智库报告》及数字化学科发展报告,从普及仪器学科技术应用的角度,协同助推本学科与相关产业技术融合、转移转化和创新发展。

会议先邀请了过程分析技术交叉学科领域前沿科研专家及企业代表进行相关报告分享,40位与会专家围绕现代过程分析技术学科发展的现状、困点难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报告中,浙江大学杨宗银教授展示了其团队在微型光谱仪研发方面的相关进展及成果,重点阐述了从光谱相机、光擦除多色书写板、无创血糖检测到光谱相机太阳能电池板缺陷检测等方面的创新应用场景。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杨良保研究员科普了拉曼光谱检测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以及在指纹识别和快速无损检测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同时,他还详细分享了拉曼光谱技术在毒品、食品及临床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姚顺春教授主要介绍了其带领的能源清洁转化与系统优化科研团队围绕煤质在线监测技术的现状以及在应对能源转型所面临的挑战,强调了实现全流程的信息感知和智能控制的必要性,并介绍了团队基于光谱感知技术的煤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工作。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行业经理唐果介绍了公司将其业务领域定位为”智能物联AloT”,作为全线软硬件产品及解决方案的提供者,海康威视近年来在AI模型方面的工作进展,旨在融合物联感知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全面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报告中,他对融合光谱煤质快速分析仪、烟叶成分在线分析仪、全天候高光谱水质多参数监测仪等解决方案进行了分享。

苏州优谱德精密仪器科技有限公司郑钢总经理的报告主要围绕以拉曼检测为主的在线检测产品线在石化/化工、制药、食品/酒品、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展开,并重点分享了在线拉曼系统在工业装置上应用的成功案例,通过优谱德技术团队的深耕努力研发,目前已掌握拉曼检测领域全部核心技术,产品核心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

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潘从元研究员的报告聚焦于公司在智能感知装备与控制系统的研发及应用情况。针对钢铁、铜、镍、铅锌等冶炼现场成分检测难题,公司利用在线检测技术对高温熔体、粉末原料的成分进行连续在线检测,并成功研制出能覆盖多节点过程控制关键成分指标的激光成分分析仪等多款国产自主研发产品,积极地助力了冶金冶炼行业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了品控创效双提升。

江苏双利合谱科技有限公司张永强总经理介绍了其公司高光谱成像设备的研发进展,分享了不同类型的高光谱成像设备与多个专家团队的应用合作,以及展示了在机载高光谱、精细农业、工业分选、刑侦物证鉴定、考古、食品检测等多个领域的成功应用案例。

报告之后,项目负责人、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褚小立教授级高工分享了本报告的撰写情况和后续的安排。

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北京化工大学袁洪福教授、山东大学臧恒昌教授、北京邮电大学杨辉华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杨增玲教授、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李敬岩老师和许育鹏老师、南开大学徐晓轩教授、北京科技大学田喜副研究员、天津工业大学卞希慧教授、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钱承敬主任、江苏国钥云技术有限公司王钧总监、西北大学张天龙教授、矿冶科技集团北矿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史烨弘副总经理、中国矿业大学雷萌副教授和邹亮副教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赵瑜主任、天津中医药大学李文龙教授、北京工商大学杨一副教授、仪器信息网叶建主编等与会专家依次就报告的撰写目录、内容方向、意义及价值、目前的撰写情况、未来的修改和进度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大家也明确了后续的工作。

(供稿:  仪器信息网 叶建、王一睆;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普培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