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普及 / 科普动态

全国科普月|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向2025年“全国科普月”主场推荐的展项即将开展

2025-08-29 科普动态

近三年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以下简称“学会”)积极向“全国科普日”主场推荐仪器学科技术领域的前沿科技成果,面向公众普及、展示和传播仪器学科技术及其在国民经济、生产生活、科学研究等各领域的广泛应用。

2025年,通过面向本学会所属分支机构、各科普教育基地,及科普委员等科技工作者的征集和积极推荐,有以下11个展品展项和2个线下体验活动入选了设在中国科技馆的2025年“全国科普月”主场,其中,绝大部分展品来自本学会力触觉感知与交互专业委员会的推荐,本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力触觉感知与交互专业委员会、电子测量与仪器分会也将具体承办及组织实施此次主场展示活动。

2025年“全国科普月”主场展项简介表

展示
时间
展项/展品展项简介所属单位/
科研团队
9月1日-15日神经义肢手对于手部截肢的人来说,重新拥有灵活使用“手”的能力曾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神经义肢手的出现,正让这个梦想照进现实。它就像一种智能机器“手”,能与人体协同工作,帮助截肢患者恢复手部功能,是当前机器人领域全球都在重点研究的前沿技术。
东南大学科研团队研发的人机共融型灵巧神经义肢手取得了多项重要突破。在“手”的结构设计上,更加灵活精巧;在“读懂”人的运动意图方面,能精准捕捉患者想动的信号;还能通过多种感知方式,让患者感受到“手”接触物体的感觉。神经义肢手是一种再造截肢患者手部功能的人机共融型智能机器人,其中蕴含了重建人手精细运动控制功能和丰富力触觉感知功能的关键科学问题,是机器人领域的国际前沿热点,对推动我国康复工程领域的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展出单位:东南大学 推荐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东南大学宋爱国教授、胡旭晖老师科研团队
9月1日-15日虚拟现实力触觉交互技术的触觉书法利用力触觉技术及VR的沉浸感、交互性,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虚拟的创作空间。开启软件置身其中,即可开启你的毛笔书法创作之旅,笔触细腻真实,于纸间游走、挥毫泼墨尽显大家风范。
软件支持自由更换墨色,满足多样书写与创作需求,丰富的字帖库支持一键切换,可临摹可创作,一键切换。
完成作品后,一键保存功能,可将佳作永久留存。若书写不满意,清除画板轻松重来。更有特色盖章落款功能,为作品增添古朴韵味,让你足不出户,就能沉浸式体验传统书法魅力,畅享书写乐趣。
(展出单位:上海昕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上海昕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9月1日-8日柔性数据手套传感器在机器人灵巧手的主从控制操作国产自主研发的柔性传感技术可应用于纺织印刷,宇叠科技基于超薄柔性传感技术,推出高精度超轻薄智能动作捕捉手套,为机器人遥操作训练提供“手——机械臂”协同控制解决方案。手套由复旦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东华大学团队协力研制开发,凭借30余项自主专利实现技术突破。目前方案已在多家企业及高校落地,助力产业智造升级。
(展出单位:南京宇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南京宇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9月8日-15日水域爆炸装置低空磁探系统很多隐藏在水下或地表的“金属目标”,比如未爆炸的弹药、沉船残骸、管道破损、甚至是埋藏的文物,都可能因为时间久远或位置偏僻难以被发现。而传统手段往往效率低、成本高,甚至还存在一定的危险。
这套“水陆金属目标低空磁法探测系统”,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难题而设计的。它就像是一双“空中磁力眼”,通过无人机搭载高灵敏度磁传感器,在水面上空飞行,能快速捕捉到水下或地面金属物体产生的微小磁场变化,从而判断目标的位置和类型。
这些技术的结合,不仅让磁探变得更高效安全,也打破了以往对国外设备的依赖,推动了我国磁探装备的国产化。未来,它将在水下安防、文物勘探、爆炸物清除、国防反潜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真正做到用科技“守护安全”。
(展出单位:清华大学  推荐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郑小平教授、李昕桦博士后科研团队
9月8日-15日穿戴式遥操作人形机器人    机器人精准动作是怎么训练出来的?穿在人身上的遥操作数据采集系统与人形机器人的组合就可以实现。遥操作系统就像人和机器的“连接桥”,穿上它做出各种动作时,动作信息就被实时收集并传输给机器人,成为机器人的“学习资料”。凭借视觉和触觉感知技术,机器人拿东西、做动作都趋向精准,执行任务的能力不断增强。
     戴盟机器人孵化于香港科技大学科研团队,致力于研发高分辨率多模态触觉感知、触觉灵巧手软硬件产品及“以人为中心”的穿戴式遥操作数据采集系统,并通过深度融合通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研发含视觉、触觉和语言的操作模型(VTLA),为具身智能、智慧物流、智能制造智慧服务等领域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
 (展出单位:戴盟(深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戴盟(深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9月15日-22日迷你触觉博物馆当我们的视觉和听觉被短暂屏蔽,触觉为我们打开感知世界的新大门。触觉博物馆,融合多模态物理装置与互动反馈机制,带来个性化的触觉能力评估与沉浸式触觉体验,公众依靠指尖皮肤来感受纯粹的触觉交互,唤醒深层情感,记录美好“触动”瞬间。
触觉博物馆包括四大区域:触觉阈限区、触觉语义区、情感触觉区、自然触觉区。走进进触觉博物馆,体验一场“触觉盛宴”。
相信大家都测试过自己的视力,然而你是否了解自身的触觉能力?触觉博物馆融合多模态物理装置与互动反馈机制,将为观众带来个性化的触觉能力评估与沉浸式触觉体验。
(展出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推荐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党校教授科研团队
9月15日-22日手部康复机器人术后康复训练对部分疾病的患者恢复肢体运动能力至关重要,针对传统康复机器人驱动效率低、无法双向运动等难题,东南大学宋爱国教授、赖健伟博士后科研团队研制出一种手部康复机器人。该机器人能够实现辅助手指屈曲和伸展的双向运动功能,为患者提供大于20N的抓握力。结合脑机接口技术,实现患者大脑意图与柔性手套动作的直接交互。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多家三甲医院,并在机器人企业进行转化和产品迭代。
同时,针对不同康复状况的患者,提出了多模式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被动康复、基于肌电信号的主动康复和基于镜像疗法的手部康复模式,结合脑机接口技术,实现了患者大脑意图与柔性手套动作的直接交互,提升了康复训练的精准性和个性化水平。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江苏省人民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并在南京先端机器人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进行转化和产品迭代,目前处于二类医疗器械取证阶段。
(展出单位:东南大学   推荐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东南大学宋爱国教授、赖健伟博士后科研团队
9月15日-22日通风管道巡检机器人狭窄管道的安全巡检与维修工作对城市安全、国防建设等领域有重要推动作用。东南大学宋爱国团队研制了面向复杂环境作业的小型化管道机器人,突破了狭窄管道环境中空间小、环境复杂的应用挑战。提出双摆臂履带模块化结构设计方法,解决了狭窄空间内的灵活运动与越障难题;多源融合感知的定位与地图绘制技术,攻克了弱光低纹理管道环境下定位误差大、地图绘制难的问题;视触融合反馈的遥操作技术,提升了巡检安全性与效率。
该研究不仅为中央空调通风管道的高效巡检、污染监测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保障了室内空气质量与系统运行安全,更推动了小型移动机器人在特殊环境下的感知、控制与交互技术发展。
(展出单位:东南大学   推荐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东南大学宋爱国教授科研团队
9月22日-30日人形协作机器人多模态控制系统人与机器人如何做到协同交互,爱迪斯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操作系统给出了答案。该系统可以把人类的双手“延伸”到机器人身上,通过人体的肢体动作、手、手臂控制机器人设备,并感觉到机器人在操纵物体时的感受。人们可以跨越物理空间,通过远程操作,把动作“映射”到机器人身上,让机器人跟随我们的想法“跃动起来”。
(展示单位:爱迪斯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爱迪斯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9月22日-30日多维触觉灵巧手虚实互动子机器人如何感知世界?帕西尼感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开发的多维触觉灵巧手,通过集成近千个ITPU多维触觉传感单元,实现压力、温度、纹理、硬度等15种维度的触觉感知。通过运控算法,将触觉数据与手眼相机的视觉信息融合,可以实现毫米级操作精度与力控。结合强化学习技术,机器人可自主适应复杂场景。
(展示单位:帕西尼感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帕西尼感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9月22日-30日信息无障碍盲文智能设备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正成为影响社会公平与包容发展的关键因素。该展项聚焦之江实验室青年科研团队(杨文珍教授领衔)的突破性成果“信息无障碍盲文智能设备”。
依托之江实验室的智能计算,该成果攻克了密集点阵触觉再现的结构设计、控制算法及系统设计等核心技术难题,是我国独立自主研发的盲用多模态感知AI设备,实现了视、听、触信息的同步呈现。目前,此设备的系列产品已在国家无障碍环境展示馆、北京市残疾人服务示范中心、杭州图书馆等单位进行示范应用,数万盲人直接受益,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此成果得到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世界盲人联盟、中国盲人协会等单位领导的密切关注,为消弭信息时代视障群体的“数字鸿沟”,建设无障碍环境和共同富裕社会,提供了我国自主可控的软硬件技术和设备支撑。
(展出单位:之江实验室      推荐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之江实验室杨文珍教授科研团队

主场线下体验活动预告:

科普月主场展示期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力触觉感知与交互专业委员会、上海凝聚元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视频号:混空MixedSpace)还将组织AR互动体验活动——带观众了解元宇宙科技;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电子测量与仪器分会、青少年光科学主题科普教育基地、锐光凯奇(镇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也将协同开展潜望镜等简易仪器制作——带观众学习光学和光学仪器科普知识。

9月全国科普月,仪器学科技术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们也在行动, 把仪器说给您听!期待青少年、国家公务员干部、老年人、农民、产业工人等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