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首届全国声学传感与仪器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
2025年3月27-30日,首届全国声学传感与仪器会议在上海松江举行。本次会议以“声感前沿,仪创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400余名专家学者。大会分设五个专题论坛,共有30个邀请报告和112个口头报告,此外还有20家知名展商。各地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襄盛会,围绕声学传感与仪器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展开了交流。
本届大会开幕式由会议主席复旦大学他得安教授主持,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项延训教授、复旦大学副校长周磊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副校长郑海荣研究员致欢迎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张莉副秘书长代表学会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郑海荣院士作了题为《超声融合创新前沿问题》的开场大会主旨报告。郑院士结合医学超声技术的发展历程,概述了声辐射力与声操控、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微泡声动力学与超分辨脑功能成像、超声生物效应及神经调控等一系列研究前沿进展。同时,郑院士指出纵观声学学科发展史,超声技术作为其重要分支已走过逾150年的辉煌历程。自发现压电效应这一超声技术的物理基石,到多普勒效应在超声检测中的突破性应用,学科发展始终与物理学基础研究的进步密切相关。值得关注的另一方面是,在技术实现维度,超声科学仪器正展现出超越传统物理声学原理的创新活力,声学研究疆域已突破传统认知边界——逐步迈向极微观声学和极宏观声学,声波已成为人类认知世界的独特信息手段。本次学术会议恰逢其时,为我们提供了系统梳理声学传感技术发展路径、探索仪器创新突破口的宝贵契机。面对当前存在的技术瓶颈与创新动能不足的挑战,我们需要清醒认识到:过去百年以人类视觉可见维度为主导的技术范式已难以满足极微观和极宏观尺度探测需求,唯有回归声学物理本质,在包括材料、物理、生物和医学等一系列科学领域实现源头创新,才能打破声学发展瓶颈。站在学科发展的历史坐标系上,我们既要传承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更要前瞻布局面向重大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的创新方向。当基础研究的深度突破与应用场景的广度拓展形成共振,声学科学必将迸发出蓬勃的创新活力。
河北工业大学原副校长胡宁教授作了题为《基于非线性超声原理的超声相控阵设备研制与微裂纹检测》的大会报告。胡宁教授从非线性超声技术的检测原理出发,综述了非线性超声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比了当前线性超声相控检测方法,指出了非线性超声检测的技术特色优势;展示了多模态非线性超声相控阵检测仪器系统研制最新成果,以及多模态超声探头设计和复合增材制造的最新进展。
毓星,国家卫健委能力和继续教育超声医学科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超声分会常务副秘书长,作了题为《掌上超声与超声传感器现状与展望》的大会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国内国际在便携可穿戴超声和掌上超声相关领域的前沿产品,先进柔性超声传感阵列最新成果,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系统,以及基于行列寻址RCA阵列的三维超快超声成像技术。
王秀明,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首席科学家、中国声学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作了题为《深部钻测声波仪器研究进展》的大会报告。王秀明研究员科研团队面向地球深部探测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系统阐述了深部钻测声波仪器的前沿研究进展,及其在揭开井外“临近空间”的“科学面纱”场景中的核心作用。报告深入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相关团队在井下直接观测局部岩石圈的创新思路,介绍了基于能量守恒的多相孔隙介质声学所构建的深地原位连测“数字岩芯”理论;分享了团队研制的原位连测仪器系统,可为实现万米井下直接做“活检”革命性变革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最后,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张学聪高级工程师作了题为《新型超声科学实验仪器及其应用》的报告,介绍了中国特检院在电磁超声、超声应力测量、空气耦合超声、超声显微及智能监测系统等领域的前沿成果。
2024年3月,由复旦大学他得安教授提议,联合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筹备成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声学仪器专业委员会。会议依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声学仪器专业委员会(筹)主办,由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复旦大学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与感知学院承办。会议旨在推动声学传感与仪器领域科技进步,加快人才队伍成长,为会员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搭建交流平台,促进科研机构、高校、企业联合攻关,提升产业水平和应用规模。本次大会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科技活动专项项目的大力支持。
首届全国声学传感与仪器会议在上海合影
2025年3月29日,全国首届声学传感与仪器会议在上海圆满落幕。权威专家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参会者在分组讨论中围绕行业难题开展交流;展示区系列国产化新型设备,充分彰显了我国声学传感与仪器的行业生机与活力。本届大会为国内声学传感与仪器科技工作者搭建了合作交流的创新平台;以此次会议为新起点,未来与会各方必将深化合作,努力推动成果转化,全面推动产业高质量新发展,助力声学传感与仪器行业迈向新高度。